- 央企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 2023-09-26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 2023-09-26
- 科技动态 | 科技部将云南省纳入首家科技管理… 2023-09-26
- 科技动态 | R&D突破3万亿 2022年全国科技… 2023-09-21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需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卡脖子”攻关和重大科技任务实施。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需与时俱进,更好地支撑现阶段国家战略需求。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遴选分类机制,加强动态调整能力。在关注细分技术领域的同时,提高视位格局,精准判定技术分类。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组织的统筹协调,提升项目组织效率,调动各参与方,形成合力。三是需要进一步细化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实际贡献。同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股权激励等政策落实落地。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作为支持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体系化支撑力量,既要对其加强持续支持,也要针对重点问题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第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顶层设计,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架构。充分发挥国家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者的作用,创新项目组织模式,优化决策机制,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建立战略决策层、战略设计层、战略执行层之间重要信息的汇报沟通渠道。一是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功能,鼓励各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头技术攻关任务。二是完善关键核心技术的遴选和分类机制。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组织科技界、产业界等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凝练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并根据技术的不同类型和紧迫性分配给不同机构牵头开展攻关。三是赋予牵头机构战略执行自主权。对牵头机构实行财政经费“大包干”,牵头机构可根据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并通过招标、定向委托、技术采购等渠道,以商业合同为基础遴选技术供应方。四是加强区域间、机构间联合攻关。鼓励地方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通过直接参与研发、提供配套资金等方式参与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第二,发挥各类创新主体技术优势,促进创新联合体形成合力。在公共财政投入有限、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领域,促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攻关能力。一是给予各创新主体更多发挥空间。让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体责任的创新主体成为技术攻关的方案制定者、实施者和技术成果集成者。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中,建立法人负责制,对承担主体合理赋权,发挥法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允许其自主探索更加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机制。二是激发各类企业参与积极性。对于有颠覆可能性的研发领域,将经费投入机制由项目投入调整为研发补助形式,即对企业已投入的研发经费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给予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中小企业更多激励和支持,可考虑后补助和技术成果奖励等方式在物质和荣誉两个层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嘉奖。三是以企业为纽带加强创新链分工协作,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先行机制,以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作为改革的“试验田”,探索产学研协同的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机制与模式。对于企业为主体的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政府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管。
第三,完善适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生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能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系统支撑,围绕人员激励、协同配合、市场衔接等方面营造体系化的政策环境,确保整体运行高效。一是采取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政策。对于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人员,根据实际贡献在名誉奖励、职业发展、生活配套条件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提供符合市场规律的薪酬。二是强化战略目标评价导向,严肃项目验收评估。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由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牵头对承担各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公共科研机构使命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对于由于主观因素而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机构、团队实施问责追责。三是建立人员遴选流动机制。建立健全重点科研人员数据库,围绕国家安全、产业链安全和民生保障,锁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梳理重点科研人员名单。此外,对于抽调到牵头单位开展技术攻关的科研人员,规定期限内保留其在原单位的岗位和基本工资,其职务科研成果归原单位和技术攻关牵头单位共同拥有。四是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在财政、税收、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国际化科研形成政策组合支持,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先行先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 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云南省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 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云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
- 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
-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 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所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 云南省中林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
- 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昆明学院
-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贵研药业有限公司
- 昆明金泽实业有限公司
- 云南神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天地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
- 昆明鼎承科技有限公司
-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
- 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昆明军龙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云南省科研机构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 滇ICP备11005709号 |